我們與惡.jfif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曉明父母在媒體前下跪道歉(資料來源:公視)

王赦律師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律師(資料來源:公視)

 

        3/13在台灣很遺憾地又發生隨機殺人案,兇手和太太吵架以後氣憤地持刀殺死一名機車騎士,事情發生以後社會大眾又是大喊要判這種人死刑。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憤怒,發生這種隨機殺人案大家的反應都會是一定要判死刑,不然實在太沒有天理了。但是這件事情的發生和有沒有死刑其實沒有甚麼關係,只是判兇手死刑,當然為了公平正義是應該要這麼做,但是判死並沒有辦法阻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應該要從教育著手,這種樣的人消失。

    我對死刑議題研究了差不多10年的時間,說真的在過去我也認為這種事情發要是不判死刑實在是太沒有天理了,應該要多判幾個死刑這種隨機殺人案才不會再發生,我的反應也是和大家一樣的憤怒,而經過這麼多年以後,再加上去年看了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知道像這種案子會發生跟有沒有死刑已經沒有關係了,其實更重要的是找出背後的原因,會犯下這種案件的人精神其實都是有問題的,要把原因找出來才真正能夠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去年創造了高收視率,只是我沒想到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時大家還是憤怒的大喊要把這種人槍斃。在戲中李曉明被槍決了,但是槍決了李曉明問題就真的解決了嗎?到底李曉明犯案的原因是甚麼?這在李曉明死了以後就沒有人知道答案了。

     我絕對不是說不要判兇手死刑,他殺了人他應該要死,唯有執行死刑才能撫慰被害者家屬的心靈,可是我們實在不應該只把焦點放在「要不要判兇手死刑?」這種事情上,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醫療應該要更加重視,社會大眾也要能更多的接納「思覺失調症」患者,這樣子他們才能更盡快地回歸社會,在回歸社會之後也才能穩定下來不再復發,要知道「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在他真正發生要傷人之前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若是能在患者傷人之前就能夠儘早發現問題送醫治療,那麼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就像李曉明辯護律師王赦律師所說的,他是一個罪人,但我不會說他是一個壞人。社會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不夠了解,而且媒體的報導實在不夠全面性,大家就會覺得明明精神就沒問題還殺人,這種人真是該死,如果在事情發生了以後大家都是這樣反應,事情只會一再發生。真的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冷靜下來,多多了解「思覺失調症」,不要只把焦點放在要不要判死刑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ltic 波羅 的頭像
    Baltic 波羅

    在波羅的海航行

    Baltic 波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