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看職棒啦啦隊,我想要激情的龍象大戰

 

李多慧

近幾年很多球迷看球賽是特別去看啦啦隊,其中李多慧就有很多粉絲(照片來源:Rakuten Girls官方粉絲團)

 

    最近幾年職棒啦啦隊佔據了不少新聞版面,甚至還紅到了國外,現在很多球迷進場看球賽是特別為了看職棒啦啦隊才去看球賽的,像是現在樂天桃猿啦啦隊Rakuten Girls就很紅,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啦啦隊員,從韓國來台的李多慧就吸引了很多人特別為了他進場看球賽。

    那我會不會特別進桃園球場看Rakuten Girls呢?我是有去過桃園球場看過職棒,但我是不會去看Rakuten Girls的,原因有很多,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烏龜大戰」,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再也無法回到早年龍象大戰的那種氣氛了

    最近我在聽podcast節目「台北市立棒球場」,這是由曾文誠和梁功斌兩個資深的棒球工作者主持的節目,台北市立棒球場是很多老球迷的共同回憶,我以前也去台北球場看過比賽,但因為這個球場太過老舊,所以後來就拆除了,算一算也拆了已經超過20年,節目名稱取「台北市立棒球場」當然是因為在這個節目中會回顧很多過去中華職棒的故事,因此取這個名字。

 

台北市立棒球場大頭照

最近開始聽台北市立棒球場podcast,喚起了我過往進場看球賽的回憶(圖片來源:曾文誠facebook)

 

    聽了「台北市立棒球場」以後,真的會覺得以前進場看球賽很過癮,那時候進場看球賽真的是大家都很投入,球迷會很支持自己所喜愛的球隊,加油的時候還會產生對嗆,早期去球場看比賽這邊球迷喊「全壘打」,另一邊的球迷就會用台語喊「嘸可能」,到後來是另一邊喊「被三振」,那種互嗆的場面真的很有趣,成為很多老球迷心中的回憶,但現在這種場面真的少很多,首先是球迷已經變少了,以前看球賽很容易球場爆滿,職棒剛開打的前幾年進場看球賽的觀眾非常多,球場坐滿了人,但是現在觀眾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多了,再來就是現在球迷也不會像過去那麼的激情,所以就不會有這種畫面產生。

   「台北市立棒球場」節目中也有講到以前的龍象大戰,那時候的球迷很投入比賽,衝突也就很容易產生,以前球迷很容易丟東西抗議,甚至過去還有發生過拆椅子丟進去的場面,當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但也說明了球迷有多投入比賽,那時候龍象大戰是票房保證,現在雖然味全龍回來中華職棒了,又有了龍象大戰的組合,但是當年的那種激情已經回不來了,現在跟以前真的差很多。

    那至於「烏龜大戰」是怎麼回事呢?我想老球迷應該都知道,以前中華職棒一場比賽都打很快,一場比賽可能只需要3個小時就結束,不會拖拖拉拉,那時候比賽節奏很快,而且那時候球迷那麼愛丟東西抗議,結果比賽還可以打那麼快,比賽節奏真的很快,哪像現在這樣,現在職棒一場比賽動不動都要超過3.5小時,早期的中華職棒超過3.5小時的比賽當然也有,但應該真的很少,那時候比賽才不會像現在這樣拖拖拉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兄弟象的洋投克力士,他有「快槍俠」的稱號,因為他投球節奏很快,去看他先發的比賽大概2小時多一點比賽就結束了,以前中華職棒比賽時間最短的紀錄就是克力士先發的比賽,比賽時間快2小時而已,很快就結束,而這個紀錄可能維持到現在也沒有被打破,我想中華職棒少了克力士未來要打破這項紀錄也實在是太困難了,網路上就有球迷會罵現在的比賽是「烏龜大戰」,實在是拖太久了。

    所以對老球迷來講,是不愛看職棒啦啦隊的,至少是不會特別進場是為了看啦啦隊,我以前去台北球場只看過幾場比賽,感受還沒有那麼的深,但是如果真的是很資深的球迷應該是感受更深,就會覺得以前大家是真的對比賽很投入,喜歡棒球才進場看球賽,結果現在變成進球場看球賽只是為了要看啦啦隊,老球迷是不會喜歡這種現象的。我的看法是覺得職棒啦啦隊可以吸引人潮進場看球賽也不是壞事,我也不是一點都不喜歡看啦啦隊,但是啦啦隊應該只是陪襯,不應該職棒啦啦隊變成了主體,大家喜歡看啦啦隊勝過看球賽本身,這樣子感覺就變成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那當然就不是一個好現象。不管怎樣,對於一個從職棒5年就開始看球賽的我而言,啦啦隊確實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大,我還是比較關注球賽本身,而不是看啦啦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ltic 波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